毋庸讳言,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是每个为人家长者的共同心愿。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下来就聪明活泼、高人一筹,如何能提早辨识孩子的发展潜能及优势,成了家长们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。于是,智商测试伴随这种趋势应运而生,并逐渐为众多家长教师认同和接受。
前不久,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:广州有位叫朱伟聪的一年级小学生,他在父母眼里,是个聪明的孩子。他最大的梦想是要出本历史连环画,他对历史人物滚瓜烂熟,绘画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的孩子。然而,一张智力验测报告单断送了他的前途。朱伟聪所在的小学在开学后对全校新生作了智商测定。朱伟聪的智商为68,低于正常的80,被判定为弱智生。
在这份尴尬的测试单前,小伟聪怎么想,他的父母又将如何应对这个事实,我不知道,但我要劝他们:根本毋须在意。
作为一种存在现象,智商测试有它自身的意义。按心理学的观点,智商能较好地反映儿童的智慧水平,预测儿童的学业成就。若能通过一套严格、完整、规范的科学措施准确地估测出儿童的智力水准,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,无疑具有积极效应。问题是,儿童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,智力形同一块白布,一切有待启蒙和开发。撇开目前智商测试存在的各种缺陷不议,再说,因儿童生长环境及受教方式的各异,每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所具智力难免出现“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差别情状,因而,过早地给孩子戴上“弱智”的心灵枷锁显然有失公允。
由此可想,推行智商测试切不可操之过及,更不能“一叶障目”。施教者应以促进孩子健康身心的发育为本,对适应个性的教育加以鼓励,多方面、多角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及培养他们的兴趣,使之发展成为我国实施“科教兴国”战略的一支生力军。